今日港股三大指數大幅下行,截至收盤恒生科技收跌2.78%,恒生指數及國企指數分別跌1.81%和2.18%。
(資料圖片)
我們來看今日熱點,分別有:碧桂園利空發酵,地產繼續領跌;市場波動加劇,避險板塊受追捧;政策利好推動氫能概念崛起。
碧桂園負面利空又有新進展 地產股繼續領跌
今日海關總署發布7月出口數據,按美元計價,今年7月份我國出口2817.6億美元,同比下降14.5%,宏觀方面形成情緒利空。
疊加近期恒指原本就處于調整趨勢,短線反彈動力有限,科技指數領跌也反映出短期市場對風險較為敏感。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連續的回落,恒指今日創下近兩周的低位,跌破19200點,越發接近此前政策預期爆發之初的水平。
此外,碧桂園的負面消息繼續發酵,也導致了地產股繼續領跌,壓制指數走勢。
有報道稱,碧桂園目前仍未能支付應該于8月7日支付的兩筆美元債的票息。
另有碧桂園相關人士表示,受近期銷售額與再融資環境持續惡化,疊加各類資金監管的影響,公司賬面可動用資金持續減少,出現了階段性流動壓力。
受此利空影響,碧桂園境內債券也出現大幅下跌再現臨停潮,進一步加重了內房股的低迷。
總體而言,港股市場近期持續調整,主要由于此前政策預期消化完畢處于真空期,短線風險情緒沖擊后多頭失勢,市場風險偏好降低。
避險情緒進一步升溫 原材料板塊獲基本面支撐
大市調整的背景下,油氣、黃金等板塊逆市收紅。其中黃金股的上漲,也是市場避險情緒提升的佐證。
而盡管隔夜國際油價有所下挫,但今日石油股則繼續走強。
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看好“三桶油”業績在上游勘探與開采業務在良好的成本控制下保持韌性。
此外,摩根士丹利還特別提到了中國石油(00857.HK),認為該公司天然氣業務的增長和改善對其業績將有提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為102.3%,雖較上月略有回落,但與二季度均值相比上升約1個百分點。
而據商務部監測,7月最后一周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為179點,較上月底上漲4.6%,這意味著上游企業信心逐步回暖。原材料板塊的預期差機會也值得投資者關注。
六部門聯合印發“指南”,氫能概念短線崛起引關注
此外,今日六部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引發了市場對氫能概念股的關注。
京城機電股份(600860.SH;00187.HK)A股漲停,H股收漲近23%,引發資金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北京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8億元的C輪融資,由誠通混改基金和建信股權共同領投,國投招商、工銀投資、越秀產業基金跟投,原股東興業國信、中科先行創投、中科創星繼續跟投。
公開資料顯示,中科富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0K-2K制冷液化分離裝備核心關鍵技術,致力于提供液氫、液氦溫區大型低溫制冷裝備、氫和氦液化裝置、液氫液氦等低溫液體儲運設備、LNG-BOG提氦裝置、稀有氣體(氖、氦、氪、氙)和工業氣體分離純化、電子特氣制取等先進低溫裝備以及氫能應用系統解決方案、高純稀有氣體、電子特氣和工業氣體工程等服務,解決了我國大型低溫裝備和戰略氣體資源“卡脖子”問題,為我國科學研究領域和航空航天、半導體等戰略高技術產業的自主可控發展提供關鍵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