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在達沃斯話音未落,浙江省就干了一票大的。
劉鶴在達沃斯闡述了中國頂層設計。他說,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今后幾年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結構政策、改革政策、社會政策都將圍繞高質量發展的總要求展開。
然后,新華社1月28日報道,浙江省政府近日印發《關于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指導意見》。
如果了解浙江方面所說的“畝產”的含義,你就會對這種默契表示由衷的贊嘆。因為,這是對“高質量發展”的直接響應。
過去,畝產是農業術語。今后,“畝產”代表中國的經濟發展潮流。論畝產的不再是農產品產量,而是GDP、工業增加值、污染等等。
以前是規模為王,現在是單位產出為王。別看這個詞聽著土土的,但其沖擊之廣可能超乎很多人想象。它預示著中國自1986年開始采用的GDP指標徹底退居次要地位,中國經濟發展隱隱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了解到這一層,為什么是浙江率先采取這一動作就更值得玩味了。
很多跡象顯示,這并不單單是浙江一個省自己在嗨。目前,同為沿海經濟發達省份的江蘇已經選擇了跟牌。這種地方上的局部實驗,有很大的幾率會成為全面推廣的經驗。
01
如果你還不理解浙江省這一舉措究竟意味著什么,那么,我們不妨再多費些筆墨。
首先告訴你這出大戲的最終結局——
大而不強的虛胖企業會死得很難看;
小而精的企業成為最大贏家;
低檔次的中小企業將面臨比環保治理更嚴峻的挑戰;
二八原則、馬太效應加劇;
……
為什么會這樣?
以前說GDP,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多”或“大”,那么現在提“畝產”能產生的直接聯想則是“精”。
浙江這次最狠的地方在于,這是一套思慮成熟的系統方案。
比如報道說,到2020年,浙江將對全省所有工業企業等主體根據畝產效益進行體檢,體檢的結果影響企業各類資源要素的配置。
“畝產效益”體檢涉及三類主體,包含全省所有工業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產業集聚區、經濟開發區、高新園區、小微企業園區、特色小鎮……其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不含批發零售住宿餐飲、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和房地產開發。特色小鎮則不含歷史經典產業特色小鎮。
體檢項目細致入微,有畝均稅收、畝均增加值、全員勞動生產率、單位能耗增加值、單位排放增加值、R&D(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畝均營業收入等不同指標……并依據這些指標分成高中低幾個檔次。
最后,將根據評價結果實施用地、用電、用水、用氣、排污等資源要素差別化政策,擴大差別化價格實施行業范圍,加大首檔企業激勵力度。
說人話,就是畝產效益高的企業,要錢給錢,要人給人,推動土地、用能、排污權等資源要素向優質企業集聚。比如說,
排污權指標多給一些
用地面積批大一點
金融信貸傾斜一下
水電氣費用可以價格低一點
……
只有畝產效益高的企業才能得到政策傾斜,那些大而不強的企業就閃一邊吧!以此解決過往多年資源要素配置中的錯配、低配問題。
或者說,“落后產能”現在有了精確的衡量標準。一句話,單位產出低的企業,管你招人再多,產值再高,很可能補貼會停,拿到手的土地會被收回……如果不幸要是再粘上高污染、高能耗、臟亂差,或者低小散的標簽,可能廠門都要被貼上封條了。
混日子的時代結束了!GDP統領一切的時代,GDP就是政績的時代到此也可以正式宣告結束了。
一場大洗牌的震動洶涌而來。
02
經濟密度
在區域經濟學的范疇中,其實“畝產”也有一個相類似的概念,叫做,計算方式為:區域國民生產總值與區域面積之比。它代表了一個城市單位面積上經濟活動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
在這方面,中國長期落后于發達國家(單位: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