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要聞 >

          中國經濟進入“搶錢模式”,誰是最大贏家?

          2018年開年以來,內地的銀行發起了一場“攬儲戰爭”。一般來說,銀行攬儲的目的是要在短期內大幅增加存款現金的數量,提高存貸比率。在月末、季末、年末的時候,監管部門會考核存貸比是否達標,這些時間節點,都是銀行迫于監管壓力而加大力度攬儲的時候。

          銀行剛剛經歷過去年底的“考核壓力”,但并沒有在年末的攬儲之戰后停下來,而是一直在持續吸收現金存款。

          不過,今年以來的攬儲大戰卻是發生在年初。

          今年銀行是不是很缺錢,向儲戶“搶錢”背后的目的是什么,這有可能對普通人的生活與投資產生何種影響?

          這種停不下來的攬儲趨勢,不免令人懷疑:

          一,銀行“搶錢”,為應對強監管和流動性枯竭

          最近一個月以來,我們在新聞中經常看到中資銀行的各種“攬儲”套路

          。例如,某地的銀行向開戶存錢的客戶送大米、送食用油、送海鮮,開戶額度較大的人還會收到諸如小電器、行李箱等等“禮物”。對于一些年輕的客戶,銀行則會采取送網購劵以及各種禮券的辦法,來吸引他們存錢。

          據統計,2017年中國大陸的人民幣存款增加13.5萬億,同比增加減少1.36萬億。銀行在市場上獲取存款的壓力巨大。

          當然,方法比以上的更出格的也有,甚至有涉及違反法規的現象,總之,銀行是想盡了各種辦法和手段從客戶手里獲得現金。

          但是流通性的貨幣卻在減少,流通中的貨幣減少超過萬億

          根據人民銀行的金融市場統計數據,2017年年底全國金融機構的存款量超過164萬億,全年的總量雖然增加,。在各項存款中,增加最多的是企業存款以及政府機關存款。企業存款從去年1到12月增加超過五萬億,政府存款增加超過三萬億。

          銀行活期存款對普通人的吸引力顯著下降,銀行要想從居民身上“搶錢”,現在只能靠各種高利息承諾的定存,以及各種花樣百出的“優惠政策”

          在企業和政府存款增加的同時,居民住戶的活期存款卻在持續下降。在互各種聯網金融平臺的競爭下,。

          走到這一步,不禁令人聯想到了前幾年曾經搞出大事的影子銀行和各種表外理財

          去年,就連全國的金融中心上海,其存款余額上升僅僅1.8%,主要是依靠推廣所謂的“結構性存款”(實質等于是承諾高回報和剛性兌付的理財產品)來吸引儲戶掏錢購買。。

          銀行儲蓄增長整體下降,與中國的貨幣增量減少有直接關系,但更重要的原因,則在于監管的日趨加強。

          錢緊的政策不會變,要是不能自想辦法、各顯神通,日子就會很難過。

          最高監管部門明確表示“嚴監管”的當下,每個人都知道金融領域的“防風險”意味著金融領域的流動性不再像過去那么容易獲得。開年之初,中國銀監會就直接部署今年要推行“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行動。這無異于對銀行金融機構是一種提醒:

          銀行業股東管理、公司治理和風險防控機制

          中國金融業今年主打防風險牌,國家的判斷是三方面問題:“風險高發多發態勢依然復雜嚴峻,還比較薄弱,市場亂象生成的深層次原因沒有發生根本轉變”。這首先就要求銀行業要回歸主業,不要走所謂的歪門邪道。

          要搞好這項業務,先得有足夠的存款,才能有賺錢的貸款

          正如最高監管部門指示“房子是拿來住的”,所以有房地產業的新調控,銀行業強調要回歸主業,實現“存款立行”。。

          而在流動性將會收緊的預期下,吸引更多的存款,是各家銀行目前必爭之業務。也因為市場未來會“錢緊”,銀行信貸額度也會偏緊,導致利率水漲船高。未來銀行生意能否做好,最終要看存款量有幾多。

          因此,在一定意義上,攬儲和理財等等“搶錢”的舉動,正是為了應對即將出現的嚴監管

          。于是,甘冒風險,打個提前量,先儲備足夠的現金流、固本培元,以免監管持續加強時自己扛不住。

          二,資金持續空轉,企業投資流向金融市場

          一部分上市企業也通過購買銀行理財的方法將錢轉移給銀行。

          銀行“搶錢”的對象當然不僅僅是普通儲戶,也包括企業。在非金融企業層面,除了其的活期存款增加明顯之外,

          去年超過1170家中國上市公司對理財產品的投資規模達到創紀錄的人民幣1.24萬億元

          根據Wind資訊的數據,。這一數字較2016年增長49%,較兩年前的總額增長逾一倍,增幅超過了目前銀行存款增幅當中的任何一個類別。尤其是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掛牌的公司,其購買理財產品的金額幾乎翻了一番。

          這些所謂的理財產品期限為一到三個月不等,其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9%以上,相比之下,國內銀行存款基準利率只有1.5%。因此,這些回報率更高的理財產品吸引了大量的上市企業進行投資。

          理財產品通常利用杠桿來提振回報率,其回報率要比銀行存款利率高的代價就是不確定性

          問題在于,這些理財的可靠度依然存疑。支持個別理財產品的標的資產基本沒有透明度,。

          包括個人儲戶和企業在內的大多數投資者都認為銀行在為這些產品提供擔保,并且承擔標的資產的所有損失。但實際上,在中國新的金融監管政策下,這些產品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違約風險。

          不過,潛在的風險已經無法阻止企業繼續購買銀行理財。企業越是這樣做,實際上越是說明現在的資金沒有好去處,投資實業沒有利潤,因此轉向名義回報更高的資本市場。

          企業經營的利好會反映在股市上,然而透過股市吸引來股民的錢以后,這些錢又再次流向了虛擬經濟和金融投機市場。錢只不過是透過股市走了一圈,但依然在空轉

          當上市企業這么做的時候,恰恰是危險的信號。。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中國經濟進入“搶錢模式”,誰是最大贏家?
          三個常見的房地產誤解是怎么把我們帶到...
          除了BATJ,互金行業的“四小龍”都有誰...
          中國對外投資監管進入全口徑時代,企業...
          政府“歇業”、國家“破產”,這些國家...
          北京土地市場遇冷 兩宗總計92.36億共有...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男人什么影院|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自拍| 中文天堂在线最新版在线www|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5发布| 午夜视频体验区| 公和我做好爽添厨房| 国产乱人伦app精品久久|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不收费| 口工里番h全彩动态图|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 亚洲乱人伦在线|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免费| 国产女人的高潮大叫毛片|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蜜芽|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国产青年摘花xxx| 国产大片www| 午夜伦理宅宅235| 又黄又爽做受视频免费看视频下载|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噼里啪啦国语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国产免费内射又粗又爽密桃视频| 加勒比综合在线| 国产jizz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女在线精品| 国产五月天在线| 品色堂永久免费|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看日本大片|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